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不只種電…太陽能板下種菜、年產值2千萬

不只種電賺錢,太陽能板底下的空間,種菜、養蟋蟀,規劃作為綠能生態園區,創造電力營收外的附加價值。目前在雲林像這樣的園區,屋頂種電、屋頂下種菜,以山蘇、菇類這些不須太多日照的農產為主,粗估一年有2千萬產值。另外還有業者結合復古玩法,養了2百萬隻蟋蟀,吸引全齡客層、來體驗灌蟋蟀,門票一人收2百元,開幕一個月就有近2百萬營業額。

民眾:「這裡有一隻,你看讓它直接出來啦,喔,出來了、出來了,喔喔喔喔,有一隻。」

看到蟋蟀跑出來,這家人又驚又喜。民眾:OB嚴選「舅舅,你那裏有幾隻?」

抓在手上還在跳動,但面對這園區裡2百萬隻蟋蟀大軍,拿著水找土堆,繼續。民眾:「你們也要去抓抓看。」

雲林麥寮這處綠能園區,有大片土地搭載著種電的太陽能板設備,但屋頂種電,屋子裡呢?綠能業者拿來規劃,一部分就是這片蟋蟀生態區,室外可以體驗灌蟋蟀,室內可以來鬥蟋蟀。

民眾:「以前的回憶,兒時的回憶,都想回來了。」

綠能結合生態,不只要賺種電的錢,還要創造觀光產值,園區入園,一個人收門票2百元,開幕到現在,一個月,平日一天能吸引上百人,假日超過1千人,門票收入將近2百萬。

園區規劃,不只種電、還能種菜,太陽能板下的綠色植物,有山蘇、過貓,還有各類香菇。選擇不太需要日照的農產,讓屋頂下的三分地也有經濟產值。以過貓來講,一個月產量8百公斤,直接賣出或做成水餃,能有55萬收入;菇類產量4千公斤,賣出約有80萬。在雲林像這樣的太陽能板下種菜的生產模式很多,光一年產值約2千萬。

綠能園區業者邱信富:「鮑魚菇,那我們在這裡就要控制它的溫度濕度。」

這一大片土地創造農產價值,也結合復古玩法,留住老人、小孩,全齡客層;綠能園區不讓太陽能板只有生產電力的效能,創造電力營收外的附加效益。

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不只種電-太陽能板下種菜-年產值2千萬-101401440.html

58CE3E0F7C7D6BC2
arrow
arrow

    qksu6uy04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